亚健康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曾轶可黑她何蓝逗黑她 [复制链接]

1#

有情绪、会被情绪影响,对每个人来说都如将经历生老病死一样正常。可正常归正常,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自己的主人,却活成情绪的奴隶。

在曾轶可事件刚上热搜的时候,其实我已经看到了。但看到这个热搜就好像是在喝白开水一样,感觉不到什么味道和价值。

因为在我的脑海里,即便有一些光环在她身上,她也还只是一个普通人。而无论是因为压力大、状态不好、自视甚高导致情绪爆发都是正常的。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做到绝对的理性、绝对的涵养。

她确实违反了一些规章制度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但作为任何人都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可能,而最重要的是,相关部门自然会去对其做出处罚,曾轶可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些光环而逃开。

这件生活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、也必然会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处罚,当事人必然会接受处罚的事情,最终却上了热搜。

其实我们回顾一下,曾轶可在年参加快乐女声的时候就开始被黑。那时候大家说她是“绵羊音”、“真难听”。接着很快又因为她的外貌,给她冠上“曾哥”、“曾哥真男人,臂上能走马”之类的调侃。

而最近的这期《向往的生活》里,何蓝逗也被很多观众评论为“说话没有情商”、“讲话不经大脑”,还因为这些评论而发了道歉公告。

在这时候她们做错了什么呢?我找不出来,我觉得他们确实是在展示真实的自我。但黑她们的人,似乎总是不遗余力、不肯放过。你不觉得这也很奇怪么?

招黑体质

这算是广大网友对明星发明的一个新词,意指该明星的一言一行,特别容易被人黑。

这种黑大多数并不是基于明星确实做错了什么而产生,而是穿衣打扮太过成熟,大家不喜欢,开始黑、节目里太努力,说抢戏,开始黑、一不小心说话有些不严谨,被说不尊重前辈,开始黑等等。反正,稍微不顺观众老爷眼的,就能被一顿吐槽。

而这种莫名被黑的现象,其实也并不是只有明星有,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曾经经历、正在经历或以后会经历一段,无论做什么都会被黑、被骂、被嫌弃的时期。好像一瞬间我们也成了吸引黑、负能量的磁铁。

是不是我们每个人,不管什么身份都有招黑的潜质呢?

其实结合曾轶可出道时候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,你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主线:眼前的事情,确实有做的不妥的地方,引发公众的一些吐槽也是情理之中;可在之前,她什么也没有做,大家还是因为她的声音、身材和样貌而黑她。

似乎在这里,她会不会被黑、有没有人黑她与她有没有做错什么,并没有多大的关系。

而这时候你也会发现,平时生活中即便自己是谨言慎行、十分低调的小透明,也还是逃不开无论做什么,还是会被人挑剔、不满、指责的经历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在自己被“黑”的时候,自己甚至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、自己哪里做错、自己又该怎么改。

是的,我们都不想陷入别人的挑剔、指责、埋怨中,也都不想因为我们自己而使别人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。所以,即便我们莫名其妙的被黑,大多数时候我们:

1、会因为不想让对方不开心的初衷,而觉得对方是对的,自我反思、自我怀疑;

2、会因为对方剧烈的情绪表现,而下意识的觉得是自己做错了;

3、会因为不想对方情绪进一步恶化、自己受到攻击,而不自觉的降低语气。

而在对方眼里,我们这些表现就变成“我们是错的,对方是对的”。而在当时,虽然你也知道对错其实并不是绝对的,但被人无端指责你的内心也会产生情绪。

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有情绪而攻击对方,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有情绪而选择逃离。

确实,负面情绪的出现会让我们充满攻击性,并在攻击性的驱使下,无论对方做什么,我们都会想要去攻击对方。

我想就像你经历过无端被黑的过程一样,你也有过自己状态不好,无论别人做什么,你都只想挑刺的时候。你看,黑与被黑还真是巧妙的统一在我们每个人身上。

而这里也就是说——我们自己做的究竟怎么样,与会不会被黑很多时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。

当然,这时候你可能会说,他做的在他眼里是对的,而在我眼里未必是对的。是的,这种认识和观念上的差异是存在的,它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分歧,但既然我们会因为状态不好而无端指责别人,那在我们被黑的时候,是否也能理性的认为,对方也有可能状态不好呢?

我们换个角度来看,假如曾轶可不参加比赛、何蓝逗不上《向往的生活》,她们只是和朋友唱唱K、和家里人聚聚会,那顶多只是遇到一些生活中朋友间的调侃,这些调侃还会很快的就消弭在生活中,并不会在她们自己或者其他人的生活中掀起一点的波浪。

但是比赛和节目,都将她们完全的展示在更多人面前。这样,随着观众的增加,因为个人状态不好,而发表发泄式言论的情况也自然增加。

是的,发泄式言论。内在情绪的增加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压力,压力必须要有一个排解的途径,而当我们看到稍微有一点“不顺眼”的人、事、行为时,内在的闸门就会瞬间打开,压力随之而出,就形成了宣泄。

这种“暴躁状态”其实伴随着这样几个客观事实:

1、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状态很差;

2、发生争执的过程中,我们会难以自控,会充分的宣泄情绪;

3、压力每天都有,有时候我们没感觉到自己压力大,只是自己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;

4、适应高压状态,不代表高压状态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减弱;

5、“暴躁状态”迎来宣泄,往往是没有特定对象的,生活中任何人的任何一丁点让我们觉得有些烦躁、不顺眼的言行,都可能成为触发;

6、宣泄式的指责、抹黑,甚至谩骂,确实能缓解情绪压力,而压力缓解带来的舒适感,会让我们更觉得“对方是有错的”、“是对方让我们脾气这么大”;

7、将产生问题的原因放在对方身上,又进一步的让我们忽略了自己状态很差的事实,我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让我们不舒服的人,但不舒服也还是如影随形。

如果我说,现在生活中10个人里有6个人都处于高压状态,可能你会不相信,你觉得大家其实都挺好的。那我们来看一下这种状态有哪些标志:

1、不想熬夜,但不自觉晚睡;

2、极易烦躁;

3、讲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带着一些攻击性;

4、时常感觉很累,即便并没有做很多事情;

5、经常感觉社交是一种压力,喜欢独处发呆;

6、敏感,容易产生情绪反应,尤其是负面的;

7、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,都难以接受不同意见;

8、面对分歧,总是想要去说服、解释、争辩,还停不下来。

算算周围符合4条的人有多少呢?

即便你把标准放的严格一些,你也会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都至少符合4条,这其实也就是暴露一个问题:有很多人长时间处于不良状态、心理亚健康状态,故而生活中容易产生冲突,容易出现黑与被黑。

而最新的《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在万人的目标样本中,心理亚健康的占73.6%。这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。

所以当你明白“多数人处于高压、濒临崩溃状态”和“不良状态对我们的言行、生活有非常严重影响”的时候,我们所面对的真正的问题,就不是“曾轶可违反法律法规”、“在节目上低情商不好”。

我们要看到——自己充满情绪的言论,代表着自己正处于不良状态,而我们要解决自己正处于不良状态这个问题。

如果你也认同上面的观点,那我们接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。

虽然导致个人状况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很多,但调整的主线离不开两点:

1、在生活中增加放松,并养成放松的习惯。因为一次放松是不可能消弭所有压力,而压力每天都会积累,我们也需要用每天放松来冲减压力;

2、提高自己、增加理性。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,它的存在、出现、消退都是正常的,但在我们尚不足以情感独立之前,我们只是情感的奴隶。

当然,这只是两个方向,具备广泛的适用性,但有时候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就可以,所以,如果察觉到自己确实状态不好,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感谢你的阅读。

作者:老友手札普通心理咨询师欢迎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