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健康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但丁神曲方言写就的不朽之作,神游 [复制链接]

1#
<

编者按:世界文学领域资深专家、作家、南京大学余斌教授结合他多年教学、阅读、写作成果,精研译林版世界名著选目,创作了《译林世界名著讲义》。本书选取世界文学史中最具“宗师”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“原型”意义的作品,以幽默活泼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解读《堂吉诃德》《包法利夫人》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等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的巅峰之作,探究作家其人逸闻,解码作品风格精髓。

但丁的写作在他*治上失意之前就开始了,他有多种著述,著名的有《飨宴》(诗与评论的合集)、*论文《帝制论》(*治哲学著作)、论文《论俗语》(关于平民文学的研究),还有前面

提及的《新生》(倾诉对贝阿特丽丝的爱的诗篇),当然,还有《神曲》。有意思的是,其他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作的,文学性的《新生》《神曲》则是用“俗语”写成的。所谓“俗语”就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为主,兼采其他方言的语言(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意大利语)。“俗语”是相对于拉丁文而言,当时通行的书面语是拉丁文,不仅是意大利语,后来的英语、法语等,当时都属“俗语”的范畴,属于平民的语言,和拉丁文的关系,有点像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的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关系。文人著述,通常都是用拉丁文,那才被人看重,可以藏之名山,传之后世。但丁希望不仅是精通拉丁文的神职人员,一般人也能读他的诗,于是就用“俗语”来创作。在他之前,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。可以说,是但丁“无中生有”地创造了意大利语(他自称《神曲》是用“意大利语”写的)。故他被尊为“意大利语之父”,法国人还戏称意大利语是“但丁的语言”。

但丁本人最看重,也最呕心沥血的作品是《神曲》,这样一部呕心沥血、用尽全力的诗篇,用“意大利语”来写,足见他对自己、对“俗语”的信心。几百年后,胡适在中国倡导白话文运动,就举但丁为例,说明俗语终将取代文言文的必然性。

前面说到但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,可以说,这地位就是由《神曲》奠定的。对现代人来说,这部书是一部天书,不仅中国读者,西方读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此书相遇,也会觉得格格不入。

这是一部长诗,记述了但丁的一场梦游(当然,是他杜撰的)。在梦中他先后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贝阿特丽丝的引导下,游历了地狱、炼狱和天堂。整部书充满了象征和隐喻。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“人生的中途”(35岁,当时的人认为人的一般寿命是70岁)在黑暗的森林(象征罪恶),想抽身退步,却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,一只豹、一只狮子、一只母狼,它们分别象征了欺骗、野心和贪婪。危急关头,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*灵出现,指示了另一条路径。

这条路穿过地狱、炼狱,维吉尔引领但丁在天堂外停下来,

因维吉尔的异教徒身份,他到此就不能前行,这时贝阿特丽丝出现,接引但丁去了天堂。这两个人物都有寓意,维吉尔代表了“人的智慧”,贝阿特丽丝则代表着“神的智慧”。“神的智慧”高于“人的智慧”,这里可以看出《神曲》的基督教背景,而贝阿特丽丝成了最后的救赎。—我们可以看到,但丁在诗中给他的心上人安排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。

基督教早有地狱、天堂之说,善良的人死后进天堂,恶人死后下地狱,这是一般人的理解。但天堂、地狱究竟是什么样,谁也没描述过(炼狱则完全是但丁的创造)。《圣经》里说到,都是虚的,但丁却把它们都给坐实了。维吉尔在史诗《埃涅阿斯纪》中写到过冥府,他的主人公曾在那里遇到父亲的亡灵,但那是异教的地狱,而且也语焉不详。

佛教中也有地狱之说,中国人想象的“十八层地狱”似乎是在地底下,活人生活的空间是天地之间无限延伸的平面。西方人较早的时候已经想象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体上了。但丁描述的世界,地狱是一个大漏斗,中心在耶路撒冷,从上到下逐渐缩小,越往下越阴暗污秽、阴森可怖,直到地心,那是魔王撒旦所在的漏斗的底端。但丁由维吉尔引领着,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,到了地球另一面的炼狱。炼狱如同一座高山,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另一面海中,灵*在这里忏悔涤罪,山分七层代表七宗罪,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,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。天堂分为九层,越往上的灵*越高尚,直到越过九重天,才是真正的天堂,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*所在,经圣母允许,才能一窥圣三位一体的上帝。

地狱、炼狱、天堂这三界之中,写得最生动形象的是地狱。这部分比其他两部分“实”得多。但丁的地狱分为九层,一圈一圈往下,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反过来的梯田那样,不是绕着山,是倒扣过来,朝里形成一个个环。(炼狱则更接近梯田了,只是我们要想象那山是个比较标准的圆锥形。)每一层上都有一些罪人在受苦。这里面“幽冥”比较特别,待在这里的是未受洗者,“他们没有犯罪……他们生时基督教未立,无从向你所信仰者回归,有欲望而无希望,郁郁不乐但没有痛苦”。另外还特别提到那些“才能超卓,却要在地狱边境徘徊”者,有诗人荷马、贺拉斯、奥维德、卢卡努斯、维吉尔;有英雄,例如与阿基琉斯齐名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、《伊利亚特》中的埃涅阿斯和恺撒大帝;也有哲人,像柏拉图、苏格拉底、亚里士多德等;其他才能超卓者还有希波克拉底、欧几里得、西塞罗、托勒密等。他们和后面出现的“异端”不同:异端是有基督教之后不信教,他们活在基督诞生之前,属“生不逢时”,不算罪,故他们不受酷刑,好像在一个大休息室里等待着。

这以后地狱一层层下去,都是有罪的灵*:纵欲者,暴食者,愤怒者,贪婪者,施暴者,欺诈者,背叛者。但丁将罪分得很细,比如贪婪一项里又分为挥霍与吝啬,愤怒一项里又分为暴怒与愠怒,暴力罪依施暴的对象又分为三种,背叛罪也是按照出卖亲属、出卖祖国(或所属团体)、出卖客人、出卖恩主分为四级,欺诈罪更细分为十种。每一种罪都有一种相应的刑罚。大体上,前面的几种可归为不加节制罪,后面施暴、欺诈、背叛就绝对是重罪了。

地狱阴森可怖,充满血腥、污秽和恶浊的气味。在此阴暗的背景上,但丁想象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酷刑,弄得这里像一处超大的行刑室。这边渎神者、放高利贷者在燃烧的沙漠上受火刑,大片的火雨打在身上;那边皮条客正被妖怪用带刺的皮鞭抽打;占卜者面部长在背后,眼睛看不见前方;谄谀者泡在粪便之中;盗贼身上*蛇乱钻;挑拨离间者肢体残缺内脏外流;贪官污吏在沸腾的沥青之中,旁边还有黑魔*侍候;伪君子穿着镀了金的铅衣,为脱不掉的沉重所苦;出卖恩人者则被撒旦不停地啃咬……但丁创造了最宏大的刑罚画面,他笔下的地狱足以让人心惊肉跳。

他怎么会挖空心思想出这么多酷刑是个谜。有人据此分析但丁有施虐狂的倾向,否则他的想象力怎么会在这上面发挥得淋漓尽致?这当然是现代人的观点。事实上这是但丁式“离骚”的一部分,他绝对是个爱憎分明的人,在《地狱篇》中,他宣泄了他的愤怒,他把他的*敌(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)一股脑儿拘到了地狱里,在最接近地心处的底层受折磨,而事实上,他写作《神曲》的时候,这些人大都还好好地活着。

比起地狱来,炼狱要好接受多了,这里更像是修道院那样的地方。炼狱共七层,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,共九层。生前犯有罪过,但程度较轻,已经悔悟的灵*,按人类七大罪过(傲慢、忌妒、愤怒、怠惰、贪财、贪食、贪色),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,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,维吉尔隐退,贝阿特丽丝出现。

在《天堂篇》里,贝阿特丽丝责备但丁迷失在罪恶的森林,希望他忏悔,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,饮用忘川水,以遗忘过去的过失,获取新生。随后,贝阿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。这里是幸福的灵*的归宿;他们是行善者、虔诚的教士、立功德者、哲学家和神学家、殉教者、正直的君主、修道者、基督和众天使。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,但丁得见上帝之面,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,迅即消失,《神曲》至此也戛然而止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